雜技-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來源: www.jieluco3.com
時間: 2021-06-07
雜技,作為傳統的表演藝術,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當時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這種用以休閑娛樂的活動能在以后演變成為一種藝術形式,世界公認的我國最早的雜技節目是《飛去來器》,它是種原始部落狩獵的獵具,將硬木片削薄、削尖后,用藤條或其他類似的東西將其綁成十字架型。

獵手們在狩獵時先埋伏在獵物經常出沒的地方,當發現有獵物靠近時,就用此種旋轉武器擊打獵物;在不斷拋擲十字架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不同方向交叉的十字架能在風力的作用下“來去”回旋。這種有趣現象一經被人們發現,便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此時的人并不會深究產生此種現象的緣由。 只是將其看成一種有趣的娛樂形式,并將其列入到了部落氏族舉辦盛會的表演節目當中;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推斷很多的雜技項目都是源于生活當中的場景,經過人們的潤色加工后變成了豐富多彩的表演藝術;我國最早的雜技《飛去來器》至今仍是一些地區民俗活動的表演項目。

在內蒙古草原上舉行的那達慕盛會上,除了有賽馬、摔跤、角斗等傳統比賽節目外,《飛去來器》也是人們喜愛的競技比賽項目,該項目的勝負是以投擲的遠近和擊中的目標率來決定的。當《飛去來器》作為一種雜技項目逐漸被人們熟知后,一些雜技演員又在原有基礎上對其進行了藝術加工,最后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觀眾面前。 直至今日這種雜技節目仍深受人們喜愛,由于雜技藝術來源于多彩的生活,所以“雜”成為了它的主要特征,這也是這種技藝被冠以“雜技”的主要原因;我國雜技有著悠久的歷史,屬傳統表演藝術。從廣義上來說雜技是各種超常技藝的統稱,也稱“雜伎”、“雜技樂”。

雜技通過高難度的技術動作吸引著觀眾的眼球,這也是雜技千百年以來形成的固有模式;當原始藝術注入其他元素后,雜技已與樂舞不分成為了文化的主導。在漢代的百戲以及唐代的宮廷中,雜技已與樂舞一樣深受百姓、執政者們的喜愛。 自宋元以后雜技隨著古典舞的衰落淪落成為了一種下九流的娛樂項目,但一些絕招妙活依然被人們保留下來,并代代相承。我國雜技藝術在清末民國初年之時流傳到海外,并在西方國家引起不小轟動盛行已久的雜技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主要在于它是種民間藝術形式,有良好的群眾基礎。 作為我國傳統表演藝術之一的雜技現已被大多數人熟知,只是現在的表演內容已與早期的雜技有所不同,但力求體現的仍是雜技的驚險刺激。我們就先說到這里,喜歡的朋友可以收藏和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系刪除】